发布时间:2025-10-15 17:57:13    次浏览
温州日报记者潘舒畅实习生刘剑锋都说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第一个重要转折。许多一年级新生家长心中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疑惑,比如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有哪些差异?为了平稳过渡,家长是否要利用暑假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里“深造”?升入小学一年级,面对新老师和新同学,孩子若表现出不适应,该怎么办?上周日下午,在温州市籀园小学的多功能厅,由温州日报教育全媒体携手籀小倾情打造的《“摆渡期”的准备动作 让孩子跑得更稳》大型公益讲座如期举行。钱小哨、王红梅等两位拥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名班主任先后登台,为到场的200多位新生家长奉上幼升小的“摆渡”密码。幼小衔接现状在两位老师眼里,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是什么样的?钱老师说,他们的特点是对校园生活倍感新鲜,但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充满好奇,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很乐意和同伴交往,却不懂礼貌;特别信任老师,喜欢打小报告;自理能力不够,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王老师说,他们除了上课坐不住、写作业拖沓、集体中太自我、自由活动时不会玩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很多小孩已通过各种辅导班提前学习了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在汉语拼音、加法口诀朗朗上口的同时,却又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不会握笔、不会翻书、不会倾听等。那么,一年级新生家长又是什么样的呢?在钱老师看来,一年级新生家长普遍存在三种心理状态,即焦虑心态、解脱心态和孩奴心态。有焦虑心态的家长,往往会频繁地向老师打听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还会主动到学校与老师探讨子女的教育问题,向老师讨教教育方法;有解脱心态的家长,往往会把管教孩子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学校及老师身上,认为只有老师才能治得了自家的“小皇帝”或是“小公主”;有孩奴心态的家长,则认为自己下班后的时间被孩子的学习占去了大半,原本丰富多彩的安排不得不因此作罢。针对幼升小阶段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家长的心理状态,钱老师、王老师为到场的家长支招——钱小哨——围绕课程谈“幼小衔接”钱老师首先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入手,让家长们对小学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相对幼儿园宽松活泼、以游戏为主、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的教育而言,小学则为孩子们提供了系统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不仅有作业需要完成,同时还面临考试的压力。35分钟的课堂以听讲为主要形式,老师侧重于学习及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需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各种行为规范。“这对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小孩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紧接着,她以籀园小学的课程为例,与到场的家长分享幼升小初始阶段,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小学一年级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语文课程群、英语课程群)、思维类课程(数学课程群、国际象棋课)、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音乐、美术、形体)、德育与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品德课、班队课)。语言类课程的五字要求是听、说、唱、读、写。”在听方面,钱老师建议家长准备录音机或安装“纳米盒”资源库,帮助孩子从低效的泛听到有效的静听;在说方面,如果孩子不愿意开口,钱老师建议家长降低心理预期,给孩子留一个语言的过渡期;在唱方面,如果家长不懂英语,则可关注学校的“I Sing”校本课程,让孩子先听听,磨耳朵;在读方面,如果孩子没有图片提示认不出单词,则可准备与教材配套的单词卡片或是动手制作纯单词卡片或句子卡片,和孩子一起练习。对于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数学,钱老师则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如用指头、拳头做加减游戏、口算比赛、口算卡片来提高孩子的运算速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戴手表、寻找立体图形的方法,带孩子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最后,针对一年级新生家长普遍存在的三种焦灼心态,钱老师也给出了相应的调试方案:过分焦虑的家长不妨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量力而行,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期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有解脱心态的家长必须明白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而家庭也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所学校,好家长往往胜过好老师;有孩奴心态的家长不妨将陪伴看成是一种快乐,做孩子的领路人,与他一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王红梅——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活动现场,王老师则从如何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生活习惯准备、学习能力准备、物质准备、精神准备等方面,为家长送上“摆渡期”的五大密码。其中,王老师尤其强调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学习能力准备。“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对于学龄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以及记忆力、注意力、语文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在她看来,一年级孩子常出现的走神、分心、坐不住、粗心大意、做事拖拉、半途而废等学习问题是由注意力引起的,因此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也就成为提高其学习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活动现场,她教授了家长几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如排除干扰法、大声朗诵法、舒尔特图表法、盯眼法、大眼瞪小眼法、我是木头人等。除注意力外,上小学的学习能力准备还包括视知觉和听知觉。“视知觉即智慧,儿童在学习活动中,7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接收和处理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写作业拖拉,分不清左右,写字差、读题有误、答案错误等等,都是由于视知觉落后造成。”她建议家长在平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训练,如通过认地图、找指定的物体、字词等,提高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通过和孩子比赛记车牌、看漏字卡等方式,训练孩子的视觉记忆;通过对墙打乒乓球等方式训练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通过钓鱼游戏、夹豆子、穿珠子等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在听知觉的训练方面,她列举了听觉集中和听觉分辨的几种训练方法。如家长可以读一段故事,让孩子听出指定的一个字又或是说一句话,让孩子复述出来,以此来训练听觉集中;还可以说词语让孩子分类,通过听音辨物、说绕口令来训练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在如何帮孩子做好上小学的精神准备方面,王老师提到,家长的首要职责是帮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评价体系,让他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同别人的优点。其次,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忍耐,养成与他人分享的习惯,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最后,她引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温馨提醒]关注微信公众号“瓯江学堂”可观看本期讲座视频